信任和控制


信任和控制,大多数情况下是个矛盾。



通常我们所说的戴明管理都被大致概括为

《十四条》

,大部分还是针对传统企业来说的,对当前互联网企业来说,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


[@more@]



1。大多数缺陷是由系统引起的


  一个能正常运转的系统,基本上是稳定的系统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94%的问题是系统本身引起的问题。由于没有统计学系统概念,不了解系统是有能力限制的,系统的稳定性,也不了解引起系统偏差的原因特性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把由系统本身造成的问题,归结为对系统无能为力的工作人员身上,认为缺陷是由工作人员引起的,是一个普遍的管理错误。



公司混乱,不是某个人导致的,是整个系统的问题。公司政策不连贯,经营方向不明确。忽而扩张,忽而缩减。信息不能有效在公司内传递,这些都是致命伤。




2。
精准的目标无法确定,正如各种理论无法精确预测股市的变动一样,因此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这类"控制型"的管理,反而会制造出谎言、抱怨等消极心态。



为实现任务而做工作,本身就失去了其本来的目标,也往往会偏离原本的目标。目标打到考核的地步必须量化,员工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这个目标,甚至不惜损失长远利益和其他团体利益。



更可怕的是目标还是不切实际的。处于好大喜工或者更多的融资等目的,通常公司(特别是互联网公司)会给股东们画一个大大的苹果,大到不可能实现。(我认为公司出现这样的行为就代表已经把自己作为赌注押上了,已经不能用理性来解释,只是等着散伙了)。于是层层任务承包下来,底层员工即使知道不能达到也要接受,如果他不想现在就失去这份工作。




3。恐惧导致灾难




事实上,员工们并不希望他们那里持续出现错误,他们恐怕经理会发现,就会把这些错误藏起来。恐惧感越强,员工的工作效果就越差,恐惧产生低效和谎言,经理得不到准确的信息资料,自然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

于是各部门各人员制定了很多计划,开发了很多项目,制造了很多垃圾工作。


而且,大象将死的时候,会出来一堆乌鸦吃肉的。



可如果公司是良性的,还有挽救的希望,只是提出问题还不够,该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。



无为而治,充分信任每个人,合适吗?我心理觉得玄。



(有事,待续)



如果有什么看法,欢迎和我交流。




http://blog.xfocus.net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1135&blogId=1




http://www.glr163.com/Article/Class1/Class106/200503/14576.html




http://www.zeali.net/blog/tb.php?tb_id=126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如何更改google reader的默认语言

汉字的正误

SVN PROPFIND Request Failed